常梦网 常梦网

《新语文学习》23、文从字顺之美,气通脉连之妙——语文与逻辑

时间: 2024-04-26  热度:

原标题:《新语文学习》23、文从字顺之美,气通脉连之妙——语文与逻辑

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写文章,而要写好文章就得认真研读别人的文章,研读那些典范文章。典范文章都是文从字顺、气通脉连、逻辑清晰的文章。读文章、写文章都离不开逻辑的制约,没有了逻辑,就无法交流了。

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——

有一楚人在街上卖矛和盾。他先吹嘘自己的盾说:“我的盾坚固无比,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它。”过了一会儿又吹嘘自己的矛:“我的矛非常锋利,任何东西都能刺穿。”旁边有人讽刺地说:“那么,用你的矛刺你的盾,又如何呢?”卖矛和盾的人顿时无言以对。

此人吹牛吹出了漏洞,当然无法应对。“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”与“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”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,二者不可同真,至少有一假,亦可同假。事实上,很可能这人的矛不能刺穿所有东西,而他的盾也不能抵挡所有的东西。细细分析开来,“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”蕴涵“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”,而“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”又蕴涵“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”,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,显然不能同时成立。因此,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,不能自圆其说。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,“矛盾”一词也由此而来。

《韩非子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——

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人,他常常在外胡混。有一天,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,就买了新布,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裤子。妻子问他如何做,他回答说“照原样”。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,照原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同样的洞。

这当然是一个笑话,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,无论他的妻子是有意还是无意,她都违反了同一律(同一律要求概念、判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同一)。“原样”在其丈夫的含义是指原来样式的、尺寸的裤子而绝不是带有那个破洞的原样。看来说话、写作不注意逻辑,就会闹笑话;当然了专门违反同一律,偷换概念,给对方造成错觉,进行辩论,那是另外一回事。

关于华盛顿有这样一则故事——

据说有一次,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。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,但那人拒绝归还,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。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,对邻人说:“如果这马是你的,那么,请你告诉我们,马的那只眼睛是瞎的?”

“右眼。”

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,马的右眼并不瞎。

“我说错了,马的左眼才是瞎的。”邻人急着争辩说。

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,马的左眼也不瞎。

“我又说错了……”邻人还想狡辩。

“是的,你错了,”警官说,“证明这马不是你的,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!”

华盛顿的问话中包含了“此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”假定,偷马的邻居胡乱瞎猜,《新语文学习》23、文从字顺之美,气通脉连之妙——语文与逻辑,正好中了华盛顿设下的圈套。其实,华盛顿的马双眼都不瞎。邻居违背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。排中律就是排除事物在同一时间、同一条件、同一范围中自相矛盾的现象,保持思维的科学性,以利于人们交流。华盛顿的话语中隐含着一个假定——此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,那么,不是左眼瞎了,就是右眼瞎了,不可能两只眼都瞎了,也不可能两只眼都不瞎,只有这两种情况,不可能有中间情况。

通过这三则故事的阅读,大家肯定对逻辑有了个初步印象。其实,中考、高考语文中的语病修改与辨析,很多都涉及逻辑问题。比如“我不但会跳舞,他也会跳舞”,这句话中的关联词管了两个人,而句子中的“不但”用在了“我”的后面,这样就出现了逻辑错误,正确的语序应该是“不但我会跳舞,他也会跳舞”。其他语病诸如“搭配不当”(特别是主谓搭配不当、动宾搭配不当)、“并列不当”(种属概念不能并列)、“一二面前后照应不周”等都与逻辑有关。

我们再读读孟子的文章,就会发现他的文章逻辑严密,一环套一环,步步紧逼,有着强烈的逻辑力量,难怪孟子文章气势充沛,使对方不得不信服。

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这段文字逻辑非常严密,弄清楚了这一点,背诵也很容易了。我们可以返回去理解——要做到王道,就得使民“养生丧死无憾”;要做到使民“养生丧死无憾”,就得做到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”;要做到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”,就得做到“不违农时/斧斤以时入山林”和“数罟不入洿池”。同学们,这样一分析,你就会更清楚地看到逻辑之于语文的重要性。

您的文章还做不到文从字顺么?还做不到气通脉连么?那么,请您注意行文中的逻辑,慢慢地您就会做到的,不信,那就试试呗!

相关阅读